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现实难题及对策建议(完整),供大家参考。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动五个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随着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虽然在前期工作推进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融合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深,产业结构同质化较为突出,工业反哺农业内生动力仍需加强。全产业链培育不足,农业产业链式发展不充分,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不充分,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短缺、链式招商引资落地难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不多,服务能力不强,品牌化意识弱,市场竞争力低,产品附加值小,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二是多元投融资机制不健全。财政资金统筹缺乏合理规划,涉农资金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使用设限过多。财政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撬动力不够,对产业振兴投入不足。金融供需不匹配,信贷授信额度小,期限较短,难以满足农户长期大额资金需求。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突出,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缺乏产品创新意识与能力,如多数合作社因信贷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而采用资金自筹方式,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保险产品与服务存在短板,政策性保险产品种类少,主要以种植保险为主,养殖领域政策性保险缺乏,保险公司区域竞争力不强,导致保险服务态度差、理赔效率低下。
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受政策、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引人聚人能力相对较弱,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承担乡村振兴重任。农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农业实用人才,难以适应乡村振兴要求。村“两委”年龄分化严重,干事创业积极性差,缺乏思维新、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领头羊”。人才结构不优,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技能技术型人才占比较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对经济能手、传统技艺匠人等乡土人才的培育挖掘不够,难以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四是工作推进机制有待完善。政策扶持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激励约束政策、风险补偿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部门协作不够,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工作职责和分工还不明晰,乡村振兴局工作牵头协调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工作思路大部分延续了脱贫攻坚的做法,与财政、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作不够。“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后,相关部门思想转变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对政策研究不够、工作指导不够。
二、对策建议
一要积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提升,坚持内培外引,不断加大链式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带动力强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以产业链培育为切入点,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引领,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集群效应,链式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优化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待遇保障。管好用活上级财政补贴资金,选准、找准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济组织,盘活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二要不断优化完善投融资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的涉农资金支出体系,进一步扩大统筹整合范围,加大对产业振兴资金投入。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量身定做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供给精准度。推进活畜、养殖圈舍、林果树苗、冷库、订单等抵质押融资方式,扩大涉农贷款有效抵质押物范围,对信用状况较好的承贷主体开展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因地制宜开发适应农业需求的保险品种,打破保险公司承保区域划分边界,鼓励保险公司自由竞争,提高保险服务质量与水平。
三要持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重视“老农”与“新农”的培育,挖掘开发一批乡村“治理人才、产业人才、农业技术人才”,使之成为乡村“土专家”“田秀才”。针对有志向投入农业的“新职工”,积极开展生产技术、营销管理等系统化培训,努力将其培养为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制定鼓励返乡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回乡服务机制,想方设法吸引一批“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回乡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合作社。落实政策红利,优化人才薪资待遇,给予人才上升通道与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拴心留人。
四要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建立健全财政对金融的引导支持政策,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持续性。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评估机制,结合定性与定量指标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价,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好乡村振兴局的牵头协调作用,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督促各部门尽职尽责,加强工作调度、政策指导和监督监管,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推荐访问: 振兴